忧容童子

战国武林怪谭



《寻秦记》《秦时明月》等作品对战国末年的武林做了种种设想,其中很多是天马行空没有历史根据的。真正的战国武林应该是什么样子没人知道,但是我还是极想从文献中梳爬出当时那个江湖的蛛丝马迹。以下尽量保证考据与yy并重,虽然和文学空想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但从枯燥的文献资料中找出一星半点可资幻想的元素也是我辈治学的一大乐趣。

儒门武学起源

战国初年儒学就开始兴盛。孔子下世之后,儒分为八,其中尤以子夏设教西河前后最为繁荣,后来齐鲁一带以稷下学宫为中心也有强大的儒门势力。儒家可能组成兄弟会那样的组织共同学习经典、互相举荐为官,如此儒家便形成一种江湖隐性力量。混迹于战国这种猛人辈出的年代没有点武功傍身是不行的,儒家应该有自己的武学传统。

首先孔子之父叔梁纥就是武林高手,他曾经在逼阳之战中硬扛城门,保护大军撤退。这风范无疑就是《说唐》上的雄阔海,可列天下十大高手之一。孔子本人领导大群弟子游走江湖,号称“素王”,其实和个江湖大帮派头目的实力相仿。他文武双全,应该也有不错的武术休养。不过孔门以勇武出名的,还是首推子路。

仲由,字子路,被朱熹评价为儒门侠客,其好勇斗狠总被孔子笑话。孔子大概对于剑术没什么兴趣,但对射箭情有独钟。子路则算得上一位剑侠。春秋末年吴钩越剑的快速发展,终于使得步兵可以以短击长对抗战车,剑术也就日渐成为江湖主流。子路紧跟时代潮流,终于成为一位剑术大师。可惜子路的一脉没有接续下去,因为他被人打败了,并就此结缨自杀。

百步飞剑术

杀子路的人叫蒯聩。子路晚年卷入卫国政变,阴谋家蒯聩和他手下两位持戈武士将子路扑杀于道路。这位蒯聩是个枭雄,长年在外流亡策划政变,后来也短暂地统治过卫国,想来也是个江湖硬角色。所以明代余邵鱼《周朝秘史》中把蒯聩塑造成一个足可与子路抗手的大高手。

有趣的是,春秋战国不止出了一个叫“蒯聩”的高手。司马迁追述自己的老祖宗,说到有一支在赵国发展,出了一个高人司马凯。司马凯写了《剑论》(或即《手搏论》),以此名动公卿,他的儿子司马蒯聩更是和北宫黝、孟贲、乌获等人齐名并举,屡屡被当时文献所提及。从《庄子.说剑》等很多文献可以看出赵国历来崇尚剑术,豢养天下剑士,司马蒯聩隐然便是其中表率。有人考证司马蒯聩就是《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榆次高手盖聂。想来盖聂只是一个江湖诨名,表示此人武艺盖过著名刺客聂政。但是这种猜测需要更强有力的文献支持,于此聊备一格。这位司马蒯聩正是“狼顾之鬼”司马懿的直系祖先。

还有一位勇士叫“邢蒯聩”(又名申蒯),齐庄公时人,死崔杼之难。为什么有这么多叫“蒯聩”的猛人呢,容我yy一下:蒯聩常写作蒯蒉,是草绳的意思。孟尝君的首席剑客冯谖,善使长铗,史载其“以蒯缑”,就是用草绳包住剑柄缠在腰间,遇敌不用拔剑,草绳一掷、百里飞首。这其实就是《小李飞刀》上铁片剑阿飞的快剑武功。那么这些名叫蒯聩的几位高手,是不是都精擅此道呢?看来子路也是败在百步飞剑之下,果然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顺带说一下这个冯谖,算是个来历不明的高手。司马迁说汉代初期薛地都是遍地豪侠剑客,可见当年孟尝君豢养了多少世外高人,铁片剑冯谖能成为其中领袖,必然矫矫不群。他更帮助孟尝君打造了一个独立王国,破宋而存齐。这样一个弹铗而歌的怪异剑客也成为武侠小说中的常见形象。

目击法和儒家内功

话讲回头,儒门还有一位武学高手,就是真正开宗立派的漆雕开。此人刚正不阿,练有养气之术,“不色挠,不目逃”。这种与人直视震慑对方的功夫就是后来江湖传言的“目击”之术,类似于《星球大战》里绝地武士可以通过对视击垮或控制对手意志。《刺客列传》中,盖聂(疑似司马蒯聩)与荆轲过招,用的也就是“目击”之术。高手过招一念之间,荆轲也就知难而退了。这门功夫的祖师爷就是漆雕开,所以章太炎在《訄书.儒侠篇》中认为漆雕开就是侠客之祖。为什么漆雕开会练成这样一种独门功夫呢?大概是因为他早年无罪受刑,造成了身体残疾,于是乎只好独辟蹊径。

漆雕开的传人中还有一位大高手,就是与孟贲齐名的北宫黝,孟子称他,“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和祖师爷是一个级别的。孟子提到北宫黝时是在和公孙丑讨论“不动心之术”,他说江湖上练成此术的人也就是北宫黝、告子、孟子几人,(告子还比孟子先练成),似乎孟贲还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反倒是曾子、子夏这些文士有此修为。可见儒家自有他的炼气术(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却不知道曾子、子夏这样的内功高手有没有外家功夫傍身了。而孟子所赞的另一位内功高手孟施舍也无案可稽,权且记下。

墨者的契约论

其实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墨家反而没有多少武术资料传世,因为墨者是实干家,不像儒生那样嘴皮子厉害。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他者的只言片语来粗略勾画这个神秘组织的来龙去脉了。

战国初期一位大宗师凭空崛起,无人知他是哪门哪派,师从何人,他却独自领导三百人教团纵横齐鲁宋楚等国,俨然又是一派“素王”架势。大概他本来自称“子墨”,大家尊称他“墨子”,到了文献上就成了“子墨子”这么一个怪名字。钱穆推测,或许这人也曾和漆雕开一样无罪受刑,由此留下黥面墨迹,是以称为“墨子”,而其门派的修行法门,也自然是囚徒式的苦行自残(剃光头发,褪掉腿毛)。所以这个时代江湖上就已经有一班秃驴出没,只不过还没有师太出来和他们抢贫道……

话说墨家武功应该还是出自儒门,一来三百人教团的副统领禽滑厘是子夏先生的正牌弟子,二来墨子本人也曾经是儒门中人,只不过到底拜的是哪一位师傅就不得而知了。从他行止奇怪天生异类来看,恐怕也只有漆雕开的残疾人社团愿意收他了。墨子本人的武功怎么样历史没有记载,但他明显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天下第一的胆气,从墨团尊称他一声“巨子”来看,把他说成当年江湖上第一号高手都不为过。墨子后来成为楚国大贵族眼前的红人,鲁阳君对他言听计从,墨子甚至可能准确地预测了一次日食,成功打造了鲁阳君“挥戈返日”的战场神话(参考《希罗多德历史》中泰勒斯预言日食事件)。对于阳城君,墨子更与他以璜玉定下契约,誓死保卫他的居城。数十年后,新巨子孟胜为了死守这个契约,导致三百人教团几乎全灭。

古话说江湖义气为先,义这个概念是墨家的中心思想,“义气”也应该来源于墨者的契约论。墨者为了一个契约可以前赴后继集体死难,开创了江湖侠义传统。梁启超先生甚至认为墨家学说中的“民萌”之论,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的“社会契约论”,也即君主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与君主的契约。(但是这种思想和墨家其他理论相抵牾,墨家的尚同说到上同于君,并上同于天(天志),这就默认了君王是天志的代表,又回到“君权神授”的老路子上去了。)荆轲刺秦失败,最后来了个黑色幽默,他说:“老子不杀你,是因为和太子丹有契约,要抓活的回去”(“约契以报太子”),可见当年的语境下,契约是武者的共同信仰。所以“侠义”文化的源头是墨者的契约论,向上拔高的话可以直接进入资本主义理论范畴。

墨团分裂

章太炎认为墨团的组织极似基督教,可惜未能发展壮大成为国教。大概墨团四处帮人守城阻碍天下的统一,始终站在统治者的反面,所以不会有基督教那么好的运气。墨子在世的时候就在楚国发展,大搞和贵族联合的贤人政治(“尚贤”理论),站在了鲁班吴起之流的反面,也就是国家力量的反面。吴起拼死留给楚王一个打击贵族的机会,终于造成大贵族领袖阳城君的外逃,王军攻入阳城君的根据地。墨团为了死守契约几乎全部牺牲在阳城,从此墨团也就失去了和当权者妥协的机会,在江湖上流落。

田襄子继任巨子之后(可能为第四代。墨子-禽滑厘-孟胜-田襄子),教团开始离开楚国四处发展。其中五侯的一支来到伍氏的家乡齐国,成为东方墨者。相里勤去北方领导运动。邓陵子、苦获、己齿等留在南方,分裂成很多派别。最为强大的一支以相夫氏为先导,进入秦国发展,到秦惠文王期间,田俅子前往秦国,此人可能是田襄子后人,他的西去代表墨家运动的中心转入秦国,理论也从“尚贤”变为“尚同”,“义政”变为“义兵”。

何炳棣先生认为,在商鞅变法之前,墨家已经将一系列法术理念带到秦国,为后来的大变革做了充足的准备。我则认为秦墨的崛起应该是在商鞅死后,他们接下了变法的接力棒,继续帮助秦国完善下层的构建,最终将其统合为一件极为强大恐怖的国家机器。云梦睡虎地秦简所显示的秦国军队制度和《墨子.城守》十三篇所述极其相似,可见墨家混入国家力量之深,惟其如此,秦人才可能打败胡服骑射、剑士成群的赵国军队;惟其如此,白起的“总体战”才成为可能。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最后秦墨的下场是极其凄惨的,在长平之战等一系列事件中,秦墨已经沦为朝廷鹰犬,在吕不韦当政年代更提出了“义兵”的歪理学说为自己掩饰。说什么“义兵”为天下良药,以杀止杀统一天下之后,接着就可以兼爱非攻了。这就好比某某主义的初级阶段大可以杀人放火,坏事干完之后大家一夜之间就全变圣人了。这种背叛自身信仰的堕落组织必然将消失在阴谋家们翻云覆雨的铁手中。在后文中我们也许还可以找到它泛起的最后涟漪。

各式各样的墨者

而其他诸国的墨团则明显不济,北方墨团可能和主父赵武灵王有所牵涉,但关于此事的历史记载极为模糊,被认为是《墨子》书中的衍文,还有待详细考察;南方墨团是彻底分裂的,互相攻讦;东方墨团有两位领袖见诸记载,一位是“东方之巨狡”索卢参,一位是谢子,但这两位仅存姓字,几乎没有作为,大概是武林盟主之类的角色,和联合国秘书长一样没用。尚有三条游离于墨团之外的线索可以参考:

一、墨子早年弟子中有一批去齐国活动的,并未随教团入楚,甚至有些后来叛教出门。这些人可能成为辩论家(名家),可能混迹于稷下学宫,如缠子等。其中更有一位胡非子,再传屈将子,成为剑术名人,也算一号武林人物。

二、禽滑厘又称慎子,他自己尚有徒弟传世,又是一套谱系,前述之索卢参就是其亲传。尚有许犯,钱穆考证此人即是许行,创立农家。许行传田系,田系传田仲,此人就是齐国公族于陵子仲,在齐国建立了一个小小的乌托邦施行农家理想,可能搞些类似于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实验。这一票人也算是江湖神秘组织。

三、墨子弟子中有一位随巢子,好言鬼神,是把墨家的“明鬼”这一学说发扬光大的人。其实这里一直有个大疑点:墨家说尊天明鬼,现存资料中却从未见墨者崇拜过鬼神,也不知他们信奉的是哪路神仙。但是观随巢子的言论近似于《山海经》,《山海经》的主人公又是墨家最崇拜的大禹,再结合《山海经》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难免让人猜测:《山海经》会不会就是墨家失传的鬼神学经典呢?或者至少是经过墨家整理的远古文献?卫聚贤认为随巢子是印度人,梁启超认为《山海经》是翻译作品,也算一种大胆的猜想。这一支估计是墨家中的邪术异端,后来也就消失了。

史记中的江湖疑案

战国是权钱剑三者支配的世界,大一统王朝还没建立,个人英雄主义就很容易流行,也就不乏以个人挑战国家的故事发生,这就是所谓的侠者以武犯禁。故而那时的江湖一定很好看,君王想着拉拢收买江湖黑道,黑道也可以在各种国际事务里插一脚,鉴于这是一个生猛的年代,恐怖主义一定是家常便饭。

这批人里豫让是最没用的一个,漆身吞炭装成太监,试了很多次都没有得手,最后扎了赵简子的衣服几下,也不知道是不是使用的黑魔法“厌胜之术”,终究没有成功。毛遂和唐雎则因此功成名就,一个成了一条成语,一个进了中学语文课本。“匹夫之怒,流血五步”堪称最霸气的武侠小说桥段,那些反对孩子看武侠的家长却没想到,其实课本里就埋下了侠义的种子啊。(不过小时候最爱看的武侠故事是《列子》上的“纪昌学射”和“来丹复仇”,如果它不是一本伪书的话,也应该写到战国武林怪谭里来。)

那么,当时江湖上会不会存在一个杀手组织呢?战国恐怖主义的老祖宗是聂政,至今人们搞不清楚他要杀的是侠累还是韩王。最详实的现场记录是这样的,聂政一剑刺穿了侠累,伤到了后面的韩王。那么会不会是他本来要杀的是韩王,侠累是护驾者呢?这成为了千古谜案,聂政死前把自己面容全毁就是要让你查不出他的来历,搞不清他的组织。《刺客列传》上说荆轲别易水时在等一位高手,此人身份也是千古谜题,是否荆轲还有一位组织上的杀手拍档呢?(另外拉荆轲下水的“节侠”田光也很可疑,大家都知道田氏家族多次担任墨团领袖)还有张良行刺秦始皇,去东海找仓海君借来一个大铁锥。大家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大铁锥朱亥,也是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关键时刻给了晋鄙一锤,窃符救赵。仓海君是否就是一个杀手组织,大铁锥是否就是这一组织的符号?司马迁这老家伙详熟司马蒯聩的剑客生涯,必也知道不少江湖秘闻,真想起之于地下,问问他这些刺杀故事背后的微言大义。

《史记》中还有两大江湖疑案没有解决,其中一个是盗杀楚声王,另一个是秦武王举鼎。

盗杀楚声王的案子很简单,因为记载就这五个字,“盗杀楚声王”,没有地点,没有具体人物,没有前因后果,因为太简单,所以太可疑。因为有了董狐,所以我们读到“赵盾弑君”;因为有了齐太史,我们读到了“崔杼弑庄公”。如果没有他们呢?我们读到的必然是“盗杀灵公”“盗杀庄公”吧。可见“盗杀楚声王”这件事里的水很深啊。顺带一说后来楚国出了个黑道头子叫庄蹻,他一生干过两件大事,一件是发动民众暴乱占领郢都,却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数十年后他又出现在记载中,这次改头换面成了一员楚国将领,带了一拨人马离开楚国中心,在滇国自立为王。这厮摆明一副大毒枭、邪教教主、会党老大的架子,当年必也是一号传奇人物。

秦武王举鼎的案子就略复杂。案子牵涉到四位高手。说是高手但脱离不了春秋时候的大力士的范畴,可以举重摔跤十项全能,但谈不上有多高的武技内功。这四个人是秦武王嬴荡、齐国高手孟贲、野蛮人乌获和本地人任鄙。秦武王是国王,他武艺吹得多高也可能是手下人捧出来的;孟贲则是货真价实的大力士,传说能生拔牛角陆地行舟;乌获是常见的那种野蛮人肌肉男,和同时代的中山国人吾丘鸠大概同级,他和孟贲被后世赞誉最多,看来也有几分真本事 ;最后这位任鄙是个心机男,一向藏拙看不出底细。就是这么四大高手去周王室举鼎,竟然全军覆没,还眼看着秦王被鼎砸死了,这真是后现代讽刺故事。此后乌获伤重而死,孟贲被灭族,任鄙却一路做到汉中郡守的大官,更加奇怪非常。要说这里没有些黑道白道的阴谋,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信。因为鼎之轻重不可闻焉,秦武王举鼎可不是体育事件,而是一项惊天动地的政治事件,里面藏有多少阴谋机关是不奇怪的。

墨者的最后一击

最后用一个假想的故事结束这篇啰啰嗦嗦的怪谭。

墨,黑也。墨者,就是黑客,洞悉秦国制度死角的黑客。荆轲刺秦,正是获得了墨者的帮助,利用了秦国武士不能带剑上殿的制度漏洞,制造了绝好的机会。而现在,江湖仅存的最后一位墨者要完成一次完美的刺杀。

他的组织已经被剿灭,墨家同志的刀伤都在背后,是秦军战友给了他们最后一刀。只有他在外执行任务,逃过了这突如其来的死劫。从那时起,他就在构思这个刺杀计划。

他去了东方,和江湖术士假药贩子混在一起。他认识了秦王面前的红人:假方士山东卢生。在那之后,整个计划便已了然于胸。始皇帝三十一年,他一剑东来,潜回了咸阳城。这一切都是轻车熟路,因为他清楚秦军所有的暗号,这套系统乃是秦墨首领所创,颇见机杼,决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改换。

但他不能得知嬴政的行止,那是最高机密。所以他埋伏在兰池宫。兰池宫是墨者工匠所修,为秦王留有逃生暗道。虽然所有修筑行宫的匠人墨者都已被杀,但他依循墨者典籍以及鲁班经,轻易地找到了暗道入口。他在这里一等就是半年,他只能等皇帝自己送上门来。

他并不是傻子。两年前他在东海写了一本书,书上说欲求长生必须行“方违”之法,也就是去每一个地方都不能直接走过去,必须依循先天八卦等原理,按照一定的顺序左拐右拐,曲曲折折来到目的地,这样方能趋利避害见到隐藏于尘世间的真神。他把这书做旧,伪装成东海高人安期生的作品,再“偶然地”让卢生发现。他知道卢生一定如获至宝,密奏皇帝,因为这个骗子已经黔驴技穷。皇帝也一定会信,因为皇帝朝思暮想长生不死,已经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任皇帝左右大臣再聪明百倍也想不到这种玄妙的“方违”之术只会让皇帝自赴死局。

——他已经计算过,从宫城出门后,不论你是向东走还是向北走,或是向西向南也好,经过“方违术”的曲折变化,皇帝一定要经过兰池宫!并且此地是海神若的神主所在,皇帝经过此地就一定要入宫祭祀,祭祀就一定要在神像前露出空门,那一刻就是必杀之时。

他的等待是有价值的。

三十一年,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他是笑着死的,因为他亲眼看到皇帝倒在血泊中,他大仇得报,死于四大高手联手一击,死的无憾。

可是那之后始皇帝还是照常出现,照常行他的方违之术,照常过兰池宫、拜海神若。如果那最后一位墨者看到此景,他就会瞬间明白很多事情。比如荆轲最后为什么突然放弃了,比如大铁椎怎么眼力那么差,竟然只打中了副车。

也许秦始皇早就被荆轲杀掉了,也许秦始皇已经被大铁椎砸成一滩血泥了,又也许小嬴政在邯郸围城战的时候就没跟着吕家人逃出来,小嬴政……不,也不知道是吕政还是赵政……也许他根本不曾存在。

也许,他真的死在墨者那一剑之下。

所有的一切都只有宫廷御医兼化妆师夏无且知道。他正对着五个长的像嬴政的男子发火,他记得嬴政是鸡胸、马鞍鼻、有气管炎,但是眼前的这些人怎么越来越帅了?

他发现自己忘掉了秦始皇的相貌。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见过这个人……

 

(当然,江湖并没有灭亡,而是在十年之内卷土重来,并一手打造了一个由屠夫浪人流氓组建的朝廷。这个朝代将是侠客的天堂,我甚至设想汉朝的庙堂之内存在一个“侠客圈”,即很多高级官吏也是出生江湖,他们因为这共同的出生而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这将是我以后的研究方向之一“汉代侠客政治研究”,能写成论文还是小说,只能看我能整出多少材料来了。)


评论(3)

热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