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容童子

【资料整理】墨家与望气术



    “师尊,我昨夜夜观天象,见那中原旺气正盛,星曜倍明,天朝气数尚炙,大限未至,我等未可强图也……”

    “山人掐指一算,计上心来,便道:徒儿,不如我等先打入天朝内部,也随他起高楼,也随他宴宾客,也随他吃香喝辣游戏一场,然后再徐图颠覆,如何?”

    以上一段神棍对话所言,就是江湖人津津乐道的“望气术”了。望气术士不仅可以观察天象,预知战场的风向、天气,更能未卜先知,通晓一个王朝的命脉,实在是神乎其神。而素以科学实干著称的墨家,在《墨子.迎敌祠》中也来插一脚这门玄学,也是让人料想不到。能为之考索一番,我自欣然为之。

 

    【望气术的由来】

 

    “望气术”传说出于黄帝,为其臣子鬼容区所创。(注1)上古神话中的黄帝大战蚩尤,不就是双方催动法术改变天气,最终黄帝方技高一筹嘛。后世所传的“望气术”秘籍,就有两种是假托黄帝时代人所写的,分别为《黄帝兵法》和《鬼容区》三篇,均已失传。

    其实“望气术”确来自于远古时代的部落战争。那时候部落的巫师、祭司等神职人员权职重大,战争之前的庙算、占卜尤为关键。神棍们以龟甲、鸡肠等来进行卜算,一旦得到好的结果,可以大大激励将士。后世的狄青借用此招,化为 “双正面铜钱占卜法”(怎么卜都是正面……),收效依旧惊人。至于“望气”,则只要稍稍懂点天文知识,猜出明天刮什么风、下什么雨,便能很好地决定战争之部署,确为有效的军事技术。

    故而自《左传》以来,成功使用“望气术”的战例史不绝书,《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亦大量记载相关知识。想必是春秋战国几百年间军事经验的积累和天文认识的进步,共同促成了“望气术”整套学问的成型,几成妖术。

    今天所知的春秋时代“望气术”典籍,有《师旷》八篇。师旷是晋国著名的盲人琴师。《荀子.王制》上说:

“相阴阳,占祲兆,钻龟陈卦,主攘择五卜,知其吉凶妖祥,伛巫跛击之事也。”

也就是说残疾人士行动不便,反而能观察入微,就像现代小说里的“安乐椅侦探”,所以占卜、望气常由残疾巫师担当。但师旷残的是眼睛,不能视物又如何望气呢?《淮南子》记载过师旷可以以音乐改变天气,所以我猜测他的“望气术”也和音乐、声音相关,可惜,此书已失传。

    战国时代兵法大进,《孙子兵法》就专以第十二篇来说火攻之法。这也属于广义上的“望气”,因为决战当天刮什么风,直接决定了我军能否使用火攻,如何行军布阵。《孙子》所云: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就是诸葛武侯火烧赤壁的理论基础,当然大神棍借东风直接改变战场环境,就属于“望气术”的究极技能了。甚至孙子的同事伍子胥,据《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军气篇》所云,也是一位望气宗师,不过此书可能出于汉人之手,真实性尚待推敲。

    除此之外,战国时的“望气术”兵书所在多有,如《别成子望军气》六篇,配图三卷,皆已失传。作者“别成子”也不知何许人也,听起来像是“别有所成”“旁门左道”的妖道角。又如《六韬》之《龙韬.王翼》,写道军中应有

“天文三人。主司星历,候风气,推时日,考符验,校灾异,知天心去就之机“,

这便是专门的望气师,具体的望气法则载于《龙韬.兵征》:

 “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城可屠;城之气出而北,城可克;城之气出而西,城必降;城之气出而南,城不可拔;城之气出而东,城不可攻;城之气出而复入,城主逃北;城之气出而复我军之上,军必病;城之气出高而无所止,用日长久。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不雨,必亟去之,城必有大辅。”

    这就是说,如果城的“气”如死灰,则可以全胜。(这里的“屠城”并非杀死城中居民,据考证当时的“屠城”只是全歼对方守城军队。)城中的“气”如向北飘,则可以攻克;向西飘,则不战自降;向南向东,则不可攻拔。城中的“气”如果飘出来又飘回去,那么城主会自己逃跑。如果飘出来盖在我军头上,那么我军就要生病了。如果直直往上飘,那么会陷入长久的围城战。如果攻城十日,不打雷不下雨,那么就要赶快撤围而走,因为这表明城中必有神棍坐镇,大概不是“入云龙”公孙胜,也必是“神机军师”朱武级别的角色。

    这里的“望气”,似乎已经超越了诸葛亮观天象、借东风的层面,非是一般的天气、云气,而是杂糅了神气、士气、运气种种东西在里面的综合体。可见我国“气”的文化是多么神妙。

 

 

    【墨家望气术】

 

    1972年,考古人员从马王堆发掘出了大量的珍贵楚帛书,其中有一份《天文气象杂占》成为研究战国时代“望气术”的宝贵材料——这是一套图文混排的望气学教材。编者似乎一个姓任一个姓北宫,目标读者是楚国人。

 

《天文气象杂占》图 

 

    此书把当时战国的各个国家都对应一种云气,一一绘出图形,一如白云苍狗之貌,并佐以简单的文字解读。比如他写道:

“秦云如行人”,

然后就在上面画了一个美女图。后来我们翻《太平御览》卷八所引的《兵书》才知道:

“秦云如美人”。

我想大概是说,见到“美女云”,就是秦兵打过来了,编者大神您的脑补能力是有多强啊。

 

    又或者,他直接画一条鱼,其下写为“大雨”。后世《开元占经》卷四十九有

“风雨气如鱼龙行,其色苍润”

之说,所以大概是看到鱼状的云,就说明要下大雨了。又画一只鸵鸟,其下写为“大风”,学者何新认为,在楚国鸵鸟就是风神的象征,所以见鸵鸟状的云就知道要有大风了。可惜,还有很多图片和文字是不能解读的。

    此书另一大成就是对彗星进行了详细的描摹,想当然尔,必也和战争之兆相勾连。比如有彗星名为“蚩尤旗”,他的形状圆头在下,尾朝上,如立发,上部弯曲。图旁写有“蚩(尤)出,下有流血”等字样,意指此星一出必有血战。这些不说,单是精确地画出彗核、彗发、彗尾一项,就比西方早了一千五百多年。

    而他的战争预言,则类似于《山海经》里的

“…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天下大兵”

等一系列异兽记载。《山海经》尊大禹,可能是墨家旁门随巢子一系的典籍,多少和墨家有些渊源,山海经的五方神也可以参证《墨子.迎敌祠》。或许,这种异兽志就是墨家望气术、预言术的一部分。而也只有发源于匠人精英团体的墨家,能可具有如此丰富的天文、地理乃至于动物学知识,所以说,马王堆出土的这份帛书,和墨家的望气术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可忘了,墨家正是当时扎根楚国、流派众多的显学大宗。

 

    而《墨子.迎敌祠》中,就简略记载了墨家的望气术如下:

“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举巫、医、卜有所,长具药,宫之,善为舍。巫必近公社,必敬神之。巫卜以请守,守独智巫卜望气之请而已。其出入为流言,惊骇恐吏民,谨微察之,断,罪不赦。望气舍近守官。”

    这就是说,从敌方军队的兵气之中,可以看出对方派的是大将还是小将,可以看出是来还是往,还可以预知成败。战前给具有此项专长的望气师,配备有关药物,供给住房(望气舍),妥善安排宿住(其实也是变相管制)。他们住的地方一定要靠近“公社”(也即战时的守备司令部),随时将实情报告给守将,且只能让守城主将知道其占望的结果,不可让其它人知道。如果他们出入制造流言,弄得官民惊恐不安,则严惩不贷。

    可见“望气舍”的作用已然近似于一个参谋部。从敌军的炊烟,大概可以看出对方人数多少,是大军压境还是小股骚扰,再综合种种细节,判断他们行军的方向。这些都是好的谋士可以做到的,但能察觉“败气”“知成败吉凶”,则难免有点怪力乱神了。《墨子》并未详说,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但根据前文所引的《六韬》和“楚帛书”来看,这大概是一门和《龙韬.兵征》的“攻城望气法”正相对应的“守城望气法”。

    顺带一提的是,在《孔丛子.儒服》中有与《墨子.迎敌祠》十分相类似的记载,却是孔子后代孔穿(字子高)对信陵君所说的,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儒家也有“望气术”。但是从《墨子.非儒》和《孔丛子.诘墨》对照来看,《孔丛子》很多篇章就是专门写来和墨家打嘴仗的。所以儒家在魏国所传的望气术,毕竟不如墨家在楚国的望气术靠谱,后者是有墨家本身过硬的知识技术为保障的,且得到了地下文书的印证。

    而墨家望气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我也将考索出一则证据。

 

    【实战中的望气术

 

     “望气术”听来几分迷信、几分神秘,到底在实战中运用如何,且听我详细分说。

 

    首先,他其实是个非常前沿的学科,也即今天气象学领域都在研究的“混沌学”。《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一生功业都和“混沌学”息息相关。赤壁一战是算准了,得以成功。上方谷却是不幸玩脱,没算到天降大雨,重重算计却仍让“死蚂蚁”走脱,殚精竭虑的结果,就是他只能“将星陨落、天命……难违……”

 

    别说预言天气这种事情太扯,“望气术”也有最简单的用法:对于战场光线、能见度的把握。《黄帝兵法》有

“日月晕,仰视之,须臾忽有云气从傍入者,急随云以攻之,大胜”,

这就是趁有云雾的时候作战之法。(注2)此法常被古人采用,趁着清晨晨雾未散而突袭的战例不胜枚举,实用性甚至超过夜袭。这里再举一个玩脱的例子:三十年战争中,吕岑之战(Schlacht bei Lützen,1632),瑞典王古斯塔夫阿道夫趁晨雾发动骑兵突袭,却没算到,冲到对方阵前时刚好有一阵大风吹散了雾气,他本人瞬间被帝国军齐射而死!喜欢奇幻文学的朋友一定会想到甘道夫在《魔戒2:双塔奇兵》中圣盔谷一战,正是利用了日出时晨光耀眼一刹,发动骑兵突袭大获成功。不过人家是大法师自带圣光的,瑞典王则只能是自带嘲讽。

    放到今天,这也还是大学问。放dota里叫“战争迷雾”和“视野控制”,队友里总有一个包鸡包眼包梅肯的。放现在正打的世界杯,光线对于战局也很重要。下午日头西斜的时候,前锋从阴面球场冲到阳面球场,一下一晃眼,球丢了,怪谁?所以说望气术的兵法是无处不在的。

 

    还有一种“气“也很实在,便是“灶气”——军队休息开伙时候的炊烟。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军神上杉谦信便是观察到海津城内的炊烟变化,看穿了武田军的“啄木鸟战法”。马陵之战中,孙膑通过人为控制灶数来影响庞涓对于自己军队人数的判断,但庞涓如果向鬼谷子多学几年望气术,必能看出其中端倪。毕竟十万灶的时候齐军要故意散开分火,三万灶的时候齐军又要挤在一起吃饭,其中烟气变化,想来总有破绽可寻。庞涓竟然不察,只好兵败身死为天下所笑。

    那么说来说去,墨家却有没有过成功使用“望气术”的战例呢?这里我将考索一例,供大家玩味。

    《墨子》中多次出现的“鲁阳文君”,乃是与墨子交好的楚国县侯大地主,封疆大吏。墨子一度参与鲁阳文君的军事策划,谏止他侵犯郑国。然而同样想兼并郑国的韩国却视鲁阳文君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

    所以《淮南子·览冥训》记载道:

“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这就是著名的“挥戈返日”的故事。

然而这一传奇故事的真相是什么?我想我们若读了早前希罗多德的《历史》就会明了。《历史》第1卷第74节写道:

“以后,当库阿克撒列斯派人对阿律阿铁斯要求遣返这些人,而阿律阿铁斯拒绝引渡他们的时候,吕底亚人与美地亚人之间就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五年。在这段时间内,美地亚人多次打败吕底亚人,而吕底亚人也屡次打败美地亚人。他们也经常互相进行夜战。但是,他们依然分不出胜负来,但是在第六年的一次战斗中,当战争正在进行时,发生了一件突然的事,白天忽然变成了黑夜。米利都人泰勒斯曾经向伊奥尼亚人预言了这件事,他预言在哪一年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并且实际上这话都应验了。美地亚人与吕底亚人看到白天突然变成了黑夜,于是停止了战争,他们双方转而都十分盼望签署和平的协议了。”

 

    这里,是西方的“科学之父”泰勒斯准确预言了一次日蚀(注3),但是并未对那场战争直接施加什么影响力。最后是美地亚人与吕底亚人双双吓尿,罢手言和。可如果墨子以天文学知识计算出一次日蚀,再预先告知鲁阳君,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正是通过“望气术”预知了日蚀准确时间的鲁阳君,可以在众人皆以为“日暮”的时候继续酣战,并奋起神力“挥戈返日”。瞬间,韩国军队以为他战神附体,于是不战而溃。这次胜利,实际是墨家“望气术”的胜利,也是科学知识的伟大胜利!

    此事应发生在公元前381年稍前,此后,楚国因为楚肃王和吴起之死发生政治巨变,鲁阳君、阳城君为首的大贵族遭到楚军围攻,与之交好的墨者死守盟誓,在阳城守卫战中损失惨重,墨子所传的巨子孟胜阵亡,墨子本人则不知何时已消失于记载。魏国趁此机会,侵占鲁阳城,韩国也在魏楚交战之际吞并了弱小的郑国。

    墨团在韩魏楚郑之间奔走弭兵,用尽方法维持军事平衡的一段史迹,也就从此埋没。然而我们通过还原“挥戈返日”故事的真相,或可明白墨子借鲁阳君之力保郑抗韩的良苦用心。

 

附录:墨家的法术

    墨家本该是笃信科学的派门,《墨子》也罕有法术的记载,可是后世文献却屡屡提及墨家的法术,颇为可怪,今附录如下:

 

1. 《抱朴子.内篇.遐览》中著录《墨子枕中五行记》五卷,曰:“其变化之术,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记》,本有五卷。昔刘君安(即方士刘根)未仙去时,钞取其要,以为一卷。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

 

2. 《抱朴子•金丹》记录有《墨子丹法》,并谓:“用汞及五石液于铜器中,火熬之,以铁匕挠之,十日,还为丹,服之一刀圭,万病去身,长服不死。” 

 

3. 葛洪《神仙传》谓:“墨子者名翟,宋人也,仕宋为大夫。外治经典,内修道术,著书十篇,号为《墨子》。”

 

4. 葛洪《枕中书》列墨子为“太极仙卿”,并谓“治马迹山”。南北朝时墨翟亦被列进仙阶,陶弘景《真诰•稽神枢》谓“服金丹而告终者臧延甫、张子房、墨狄子”,《真灵位业图》列墨子为玉清三元宫第四阶左五十二位神,注曰“宋大夫,亦解矣”。《太平御览》卷引《墨子五行书》说:“墨子能变形易貌,坐在立亡。蹙面则成老人,含笑则成女子,距地则成小儿”。

 

5. 宋《北梦琐言》载后唐时有:杨千郎者,魏州贱民,自言得墨子术于妇翁,能役使阴物,帽下召食物果实之类。又蒱博必胜,人有拳握之物,以法必取。又说炼丹乾汞,易人形,破扃鐍,贵要间神奇之。

 

6. 明《正统道藏》中仍收载墨子之书,如:洞神部方法类“临”字号有《枕中记》一卷,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概括其内容为:“禁避忌,导引法,行气法,服日月芒法,守一法,铒药法,断谷常铒法,长生服铒大法,服油法,服臣胜法,服云母法,消玉法,服雄黄法,服雌黄法,合仙药祭法,服药禁忌法,仙人养生延年服五灵芝方,采松析法,皆养生接命术。”太清部“沛”字号有《墨子》十五卷,注“墨翟”著书七十一篇。正乙部“群”字号有《枕中经》,注“言身中三部八景万神罗布其中,护卫身形,保安元命。”太玄部《云笈七签》第五十九卷“职”字号有《墨子闭气行气法》

 

7. 散见于其它古籍中著录和提到的与“墨子”有关的道书有《墨子隐形法》(见《神仙传》卷十)、《紫度炎光内视图中经》(见《紫阳真人周君内传》)、《墨子枕中五行要记》一卷(见梁阮孝绪《七录》)、《五行变化墨子》五卷(见《七录》)、《墨子枕中五行纪要》一卷(见《陈子昂集》)、《白虎七变法》(同上)、《墨子枕中记钞》(见《太平御览》卷857)、《灵奇墨子术经》(见《通志•艺文略》道家类)、《墨子枕中记》二卷(《通志•艺文略》符箓部)。 

 

8. 《太平广记•神仙五》: 墨子者,名翟,宋人也,仕宋为大夫。外治经典,内修道术,……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叹曰:“世事已可知,荣位非常保,将委流俗,以从赤松子游耳。”乃入周狄山,精思道法,想像神仙。于是数闻左右山间,有诵书声者,墨子卧后,又有人来,以衣覆足。墨子乃伺之,忽见一人,乃起问之曰:“君岂非山岳之灵气乎,将度世之神仙乎?愿且少留,诲以道要。”神人曰:“知子有志好道,故来相候。子欲何求?”墨子曰:“愿得长生,与天地相毕耳。”于是神人授以素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凡二十五篇,告墨子曰:“子有仙骨,又聪明,得此便成,不复须师。”墨子拜受合作,遂得其验,乃撰集其要,以为《五行记》。乃得地仙,隐居以避战国。至汉武帝时,遣使者杨违,束帛加璧,以聘墨子,墨子不出。视其颜色,常如五十许人。周游五岳,不止一处。

 

9. 清孙诒让《墨子闲诂》中《墨子绪闻》案语谓:“墨子法夏宗禹,与黄老不同术。晋宋以后,神仙家妄撰墨子为地仙之说,于是墨与道乃合为一。阮孝绪《七录》有《墨子枕中五行要记》一卷,《五行变化墨子》五卷,盖即葛传所谓《五行记》者。明鬼之论忽变为服食练形,而七十一篇之外又增金丹变化之书,斯皆展转依托,不可究诘。魏晋之间,俗尚浮靡,嫁名伪册,榛薉编录,比亦其一也。”

================

    以上种种说法,墨子不仅身具内功,尚且能炼丹、隐形、变换形貌、役使阴物,还做了一回赌王(“蒱博必胜”),到了《太平广记》里,干脆成了一位“地仙”。这些记载已经介乎历史与幻想之间,有的已完全是文学创作了。那么,我便也权且任性设想一番,揭开墨学最终入于道术的“因缘”。

 

    墨团后期入秦,将其军事技术贡献于秦的统一事业之中(《吕览》之“义兵为天下良药”)。然而自身也走向“非攻”教义之背反,渐渐堕落,秦朝统治者亦不容其独立于国家而存在。所以秦廷在李信二十万大军征楚之际,假意战败,借刀杀人,将墨团暗中剿灭,仅有少数墨团精锐得存。其中一人即是日后的“兰池盗”。(此事见我的旧文《战国武林怪谭》)。此人化名为“若士”,自言来自“沉默之乡”,而纵游东海,见卢生。将墨子术假写为道书,由卢生献给秦皇,其目的在于诱使秦始皇前往兰池宫。(参《神仙传.若士》)

    兰池盗虽然刺杀不成,计败身死,但是其书得存。墨子术改头换面,成为道家典籍,其后学据此写出了《太平经》,即汉顺帝之时于吉所献之《太平清领书》。 《太平经》与墨家思想之间的承袭关系,已得到当今学界的公认,可见王明所著《从墨子到<太平经>的思想演变》。

    从此,墨家思想入于道藏。不仅“望气术”之法和道家合流,更多出了各种五行变化的法术,真伪难辨。

    是为小说底本。

 

    注1:《汉书艺文志》于兵阴阳家载《鬼容区》三篇,注以为黄帝臣。《系本》《史记.律历志》载“臾区占星气”,《史记.封禅书》又以为鬼臾区即为黄帝之臣大鸿。

    注2:原书已佚,见《开元占经》所引。

    注3:据推算,此事发生在公元前585 年5月28日。我想,如果通过推算,应该也能算出“挥戈返日”事件发生的准确日期,这是一个可做的论文题目。


评论(1)

热度(37)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