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容童子

霹雳九皇座片头口白 - 霹雳英雄

布袋戏诗词札记之一:开场诗与收幕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西班牙!“

——王玥波评书《大隋唐》定场诗

 

1.

我国最古的说唱文学作品,当推《荀子.成相篇》。“相”是战国时的一种击节乐器,用“相”来伴奏的说唱民谣,便叫“成相辞”。

《荀子.成相篇》就借此形式,唱讲儒家贤愚不肖的种种论说:

“请成相,世之殃,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

全篇就这样以“三三七四七”为节奏展开。每一大段往往以“请成相”开头。

所以说“请成相”,大概就算我国最早的开场诗了。

演变了几千年变成今天的“竹板那么一打啊,别的咱不夸……”。嘿,听起来也好像没啥分别。

 

2.

这说唱文学,自古以来便和诗歌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诗歌的音乐性、节奏感使之琅琅上口,也唯有在说唱中,能把诗歌的韵律美感表现到极致。

所以早期的口头文学,从《成相篇》到《木兰辞》种种,基本全篇用韵,有点西方史诗的味道。既然从头到尾贯通下来,那么强行分出“开场诗”和“收幕诗”有些困难。

但搭配诗歌演奏的音乐,已有初章和终章的特别划分。如屈原楚辞结尾处多有“乱曰:”乱,乐之卒章也。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也说道:“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可见“始”和“乱”已初步对应开场和收幕,只是在连篇累牍的长诗中,并无明确划分。

我们只好弱弱地说,《孔雀东南飞》的开场诗,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收幕曲大约是“自挂东南枝”。

《木兰辞》的开场诗是基基复基基,收幕则是“安能辨我是雄雌”。

 

3.

唐代的“敦煌变文”是佛教的说唱文体,早期以宣讲佛经故事为主,后来也兼及通俗故事。“唐宋传奇”也好,“宋元话本”也好,都受这种文体深刻影响。

在“敦煌变文”中,出现了明显的散文与诗歌的切换,即故事一般以无韵的散文体陈述,只有到关键处才转换到诗歌模式。但以《伍子胥变文》为例,全篇却是以一大段近似骈体的散文开头:

“昔周国欲末,六雄竞起,八方争侵。南有楚国平王,安人治化者也。王乃朝庭万国,神威远振,统领诸邦。外典明台,内升宫殿。

南与天门作镇,北以淮海为关,东至日月为边,西与佛国为境。

开山川而地轴,调律吕以辩阴阳。驾紫极以定天阙,撼黄龙而来负翼。

六龙降瑞,地像嘉和,风不鸣条,雨不破块。街衢道路,济济锵锵,荡荡坦坦然,留名万代。”

严格来说,这只算“开场白”,而非“定场诗”。唯有到宋元话本中,才有了“入话”或称“序诗”的习惯。

如《新编五代史平话》的序诗即为:

“龙争虎战几春秋,五代梁唐晋汉周。兴废风灯明灭里,易君变国若传邮。”

极为凝练老成。

 

4.

至于《三国演义》定本,“定场诗”与“开场白”已经泾渭分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一段引自杨慎的《二十一史》弹词第三章《说秦汉》,也是沉着老辣。杨慎作为明朝“大礼议”之争中的士人领袖,敢于犯颜抗圣,多少风波过眼,书写王朝兴废,自是游刃有余。

接下来,作者口气转为白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套开场白自也是经典非常,毋庸赘述。在霹雳布袋戏中,两者也有明显的分野,最为人所称道的《霹雳剑踪》开头,便是在一长串精彩的开场白之后,奏响片头曲,曲终之际,再以“定场诗”正式入题:

“云海苍苍天之穹,蝶影纷纷火寻踪。杀诫朱厌莲佛心,封禅剑雪恨相逢!”

熟悉剧情的道友自然会明白,此诗真有一语成谶之效。

 

5.

现在的定场诗,多见于各种戏曲和相声评书之中。

京剧上把“念引子”“定场诗”“坐场白”三段统和成“自报家门”。但我觉得这里的“定场诗”是人物出场时的吟诗,根据陈龙廷《台湾布袋戏的口头文学研究》一文,应该对应布袋戏中的“四联白”,也即道友们所说的“诗号”,而非一出戏剧的总起。我个人对京剧昆曲等不甚了了,还需请益方家。在此略述,不免见笑。

而相声评书的定场诗,则和话本小说一脉相承。因为话本小说本就是说书人讲述的底本。

如郭德纲所用的定场诗,就有:

“结草衔环遍地愁,龙争虎斗几时休。抬头吴越楚争雄,再看梁唐晋汉周。”

这仍是《新编五代史平话》序诗的一种变化。再有: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这首诗出自明世宗朱厚熜的《送毛伯温》,被选在《千家诗》中,在民间广为流传。陈龙廷博士在台湾做田野调查时,发现民间布袋戏艺人也对此诗推崇有加。甚至有的老先生认为此诗有特殊的魔力,在走夜路时吟出,可以驱邪避鬼。

布袋戏对此诗的使用方式稍有不同,多是截取此诗的前四句,作为布袋戏中武将的“诗号”。(见《台湾布袋戏的口头文学研究》p.219)但是中国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脉络,仍然清晰可见。

本文一开始所引的王玥波评书《大隋唐》的“定场诗”,却表现了一种新的变化,即“段子化”。因为本来相声评书中的“定场诗”就是亦庄亦谐的,只要起到开篇活跃气氛的作用,说些什么内容不甚重要。所以他干脆来个“断肠人在西班牙”,和《大隋唐》的剧情啥关系都没有,观众乐呵乐呵得了。

郭德纲也有类似的: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曰:我也没辙!”

总结之,便是:诗歌+包袱(往往在最后)=段子。

我在《汉语诗律学小札6》中已经写过,现代社会以图像代替文字,元素代替概念,段子代替诗歌。这是一则证据。

什么时候,评书界也可以把马伯庸的《龙难日》啊《潜龙在渊》啊改写成本子,定场诗自然是亲王的段子,收幕时可别忘了作诗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6.

布袋戏的开场自然不能像相声评书一般随便搞笑,但也非墨守成规,他呈现出一种现代诗化的特别风味,最为经典的莫过于《霹雳剑踪》的开场,今全录如下:

(音乐声中……)“遥远的北域传出了无数的故事:

有一个人,火烧三百剑客,只为一剑招;

有一个人,杀尽三千王酋,只为一口气;

而追寻未来的人,他有一口剑,一个仇人;

而找寻过去的人,他有一口剑,一个恩人;

只求现在的人,他有一口刀,一个情人。

深刻的意念,造就刀剑三角之争;

自尊的价值,成就邪心王者之乱。

在北方的故事之中,还有一个传说:

来自无间的人,带来一口魔剑,带来杀戮兵祸;

出身苦境的人,耗尽一身功力,铸下一口圣剑。

圣魔之剑的对立,混沌之初的宿敌。

接下遗愿的人,身在江湖,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中间穿插以不同人物的台词剪辑)

而传说,是真,是假?

(插入邓王爷的台词:世上总有愚人,相信美化后的谎言!)

黄泉之都,谁生谁死?圣邪初会,谁立高峰?

王者狂者,谁强谁弱?剑踪刀锋,谁领风光?

(以上开场白,正式进片头曲……同时打出字幕:

“魔海之深,如来誓尽,兰若之韵,莲华圣音

无欲之人,脱俗还真,百年之身,千年红尘

恒河之途,晨钟暮鼓,彼岸之路,悔不当初

恒河之途,形单影孤,彼岸之路,娑婆悲歌”)

(片头曲完,念定场诗:)

“云海苍苍天之穹,蝶影纷纷火寻踪。

杀诫朱厌莲佛心,封禅剑雪恨相逢!”

 

(请大家猛戳视频地址观赏,是的我写这么多就是为了骗你看个片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5NTcwNTA4.html

这段长5分47秒的开场,动用了多种声光电影的手段为整部剧集烘托气氛。他有传统的定场诗,有以现代诗形式写成的开场白,不仅如传统说书人一样,用一系列四字韵语提示剧情,吊足胃口,更附以背景字幕,努力铺陈一种佛教意境,和整部剧集的圣魔之争孽缘错爱、痴男怨女相爱相杀气氛相呼应。在文字的魅力之外,又加入主题音乐,穿插台词剪辑,可谓用心良苦精彩纷呈,最后达到的效果,自是令人叹为观止。

私以为由战国时代简单的“请成相“三字开场,发展到霹雳布袋戏近6分钟的片头,开场诗作为一种传统口头文学不可缺少的项目,在此达到一个现代化的高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艺的“复兴”。

 

7.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物语文学对于开场诗的接受。

《源氏物语》年代早,又属于个人创作,所以虽然受白居易等人的诗歌影响甚深,但是总出现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并没有学习中国口头文学的传统形式。

但是《平家物语》却颇为不同,他和《三国演义》一样,出于民间艺人的传唱,据传乃是由盲琵琶法师写成的。他的开场诗作:

“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娑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若沧桑。

骄奢淫逸不久长,恰如春夜梦一场;强梁霸道终殄灭,好似风前尘土扬。“

这诗好似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相类似,却自有不同。前引的中国开场诗,不论是兴废风灯明灭里,还是皇图霸业笑谈中,都带有一种道家隐逸的气息。而《平家物语》却有着氤氲首尾的禅气。这或多或少反映了中日两国民间信仰的取向不同。

一个更有意思的课题,是日式文学的这种佛气,对于布袋戏的“圣魔”主题是否有影响。因为在布袋戏发展的历史上,日本的影响是挥之不去的,一是日本统治时代人形剧、时代剧对于布袋戏的影响,二是后来布袋戏在人偶造型、背景音乐等多个方面对日本的不断借鉴,同为岛国的台湾和日本、同为傀儡的布袋偶和人形偶,总是暗暗勾连。或许,布袋戏的圣魔对立的主题、时时可见的佛教况味并非是完全传承自大陆民间传统的。

 

8.

最后来简单说说收幕诗。

开场诗对于说书人来说意义重大,关系到吸引眼球、制造噱头、吊足胃口,是直接影响活计营生的大事。收幕诗则相对来说地位从轻,因为事情办完了,需要抽根烟平复一下情绪,然后云淡风轻。

古代的收幕诗,或说结束语,都偏于道德说教,相当于老师上完课后的总结叮咛。如《孔雀东南飞》在“自挂东南枝“之后硬是加上了一段: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小说话本《错斩崔宁》最后说道:

“善恶无分总丧躯,只因戏语酿祸灾。劝君出语须诚实,口舌从来是祸基。”

警戒劝世之心明显。但略显枯燥,观众大概也正好收拾收拾,就此散场了。

另有一种每回目的收幕诗却值得注意。长篇故事并非一气说完,而是需要稳住听众,诱他来听下一回的,所以有时也在结束时来一发韵文,造造气氛。四大名著中,《水浒传》和《红楼梦》在这一环节稍显敷衍,直接“且听下回分解“了事,《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则是来两句诗简单总结前文。与之相比,布袋戏为了让观众持续租碟观看,可谓做足功夫。

不仅“且听下回分解“变成了”各位亲爱的观众朋友,欲知下一段的精彩内容,请继续租看黄文择布袋戏之xxxx第x集xxx!“更会在此之前安排好数条剧情隐线,同时涌出,很多波折起伏都故意安排在每一集的最后,让你欲罢不能。甚至我在追剧时,有时只看每一集的片头片尾,就大概知道整个剧情了。

而每一档剧集结束之时,更是浓墨重彩、大肆宣传,往往会以“收幕诗“或”预言诗“的形式引出下一档剧集。印象中最为夸张的一次,在《刀戟戡魔录》收幕时,黄大一口气狂吟七韵:

神秘神秘神秘!月下剑者现行踪、瀚海魔关渡迷宫!

震撼震撼震撼!黑暗之主露邪容,正道命危烛临风!

痴情痴情痴情!水晶湖畔起纷争,圣戟神叹不归人!

高潮高潮高潮!刀狂剑痴卷波涛,吞佛之剑领风骚!

狂杀狂杀狂杀!阎魔旱魃战邪皇,乱世霸主谁称王?

拼命拼命拼命!六羽飘刀不容情,邪弓魔刀不留命!

搏斗搏斗搏斗!赦生破封无人敌,天险梦起造传奇!

重温此节,黄大自high到几乎破音,他也是蛮拼的……

 

9.

古人云,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开场与收幕,何其重要。故此天南地北海扯一通,与道友共同玩味。

正是:博古通今说罢,不过一场闲话。登不了大雅之堂,见笑了大方之家。

欲知霹雳诗号又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家宅平安,祥瑞御免…… 


评论(10)

热度(5)